時光荏苒。
8月,三國談判陷入僵局。
蘇聯(lián)方面不再愿意浪費寶貴的時間,和兩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、傳話筒浪費時間。
每當談判開始的時候,他們總是會避開實質性的問題。
如,以何種方式,用怎樣的武力、裝備來應對n侵略,發(fā)生戰(zhàn)爭時各自派出的兵力,能夠投入的資源等。
這些問題他們一蓋避而不談,只討論一些抽象的無關緊要的問題,討論所謂的‘原則、國家結構、體系’等。
作為蘇聯(lián)代表的伏羅希洛夫開始提出一些非常具體的問題:應對n的步步緊逼,有沒有規(guī)定波蘭該采取的行動?
一旦戰(zhàn)爭爆發(fā),英國拿得出多少軍隊來援助法國,法國自身又能動用多少軍隊?
比利時的態(tài)度和動向,他們的立場和意見是這樣的?
法國代表杜芒克說:他對波蘭的計劃一無所知。
英國代表德拉克斯猶豫的說道:“目前英國有5個掌柜是,1個機械化師?!毖韵轮膺@些就是英國能夠對外動用的力量。
為了逼迫兩國拿出誠意,伏羅希洛夫元帥語氣慷慨激昂道:“如果戰(zhàn)爭開始,蘇聯(lián)將立刻派出150個步兵師,6000門大炮,1~13萬輛坦克和4500架飛機來應對西邊的侵略者。”
這樣的回答既讓兩國代表震驚,又帶著莫名的欣慰。
蘇聯(lián)是真的有誠意想要達成有價值的合作,但他們沒有任何的授權,無法給予回應,只剩下四目相對的面面相覷。
在14日的重要會議上,伏羅希洛夫元帥再次指出,目前的根本問題是,波蘭是否愿意允許蘇聯(lián)軍隊進入其領地。
無論是迎擊德國入侵的問題,又或者借助英法防御可能出現(xiàn)的侵略,波蘭的態(tài)度都極為重要。
之后他也對英法代表問出同樣的問題:“英國和法國參謀總部是否認為蘇軍可以越過波蘭,特別是越過維爾納山峽谷和加利西亞去同德國進行接觸?”
這才是問題真正的核心,一切合作的前提都基于此處。
要是蘇聯(lián)連借道迎擊敵人的通道都沒有,戰(zhàn)爭發(fā)生后,就算他們想要提供幫助,到時也只能坐在邊境線旁冷眼旁觀。
與此同時,蘇聯(lián)多次在報紙上宣稱,英國和法國對合作毫無誠意,談判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。
只是,西方世界對蘇聯(lián)習慣性的無視,讓這些報道并沒有出現(xiàn)在歐美主流媒體重要板塊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