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調(diào)而又枯燥的三天,寧辰收獲的東西卻比往日加起來都要多。
他沒有注意到,自從他的修為步入二品,他身上的傷勢就比從前恢復的要快許多。
經(jīng)過宮中神奇的金瘡藥調(diào)理,他左胸靠近肩膀處透體的箭傷已沒有那么痛,老者的那一劍更是已無什么大礙。
其實,他一直好奇宮中的金瘡藥究竟是什么做的,只是沒有機會去問。
當然,除了神齊的大夏皇宮出品的金瘡藥,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用劍的手是右手,而他的傷口都在左邊,否則再好的藥也經(jīng)不住他這么折騰。
對于寧辰練劍的方法與進度,夏妙語,劍供奉甚至四百禁軍都看在眼里,卻從未有人去打擾。
勤奮,愚蠢,這是夏妙語的評價。
勤奮,勉強,劍供奉的看法稍有不同。
勤奮,十分勤奮,這是大多數(shù)禁軍腦中的想法。
夏妙語是武道天才,自然看不上寧辰練劍的進度,劍供奉算不得天才,一生信奉勤能補拙,對寧辰的進度勉強能接受,而大多數(shù)禁軍由于眼光不到,基本就是在看熱鬧。
但是,不論是誰,都不能否認寧辰的勤奮,很勤奮,非常的勤奮。
第三天夜晚,劍供奉拿起了古劍,帶著寧辰遠遠離開了隊伍營帳。
回來時,已是午夜過半,寧辰一回來便坐地調(diào)息,神色蒼白的有些嚇人。
劍供奉第一次回了帳篷休息,蒼老的臉上掩飾不住的疲憊。
幸好,這一夜無事!
誰都不知道劍供奉與寧辰去了哪里,做了什么,唯一知情的兩人當晚回來后就回去調(diào)息,臉色難看的可怕。
到了第四天,綿綿無絕期的趕路終于看到了希望,站在山路上,遠遠望去,一座城池坐落在蒼茫大地之上,眾人心神立馬受到鼓舞。
那是山門關,大夏十武侯之一的布衣侯鎮(zhèn)守的城池。
布衣侯,傳奇一般的稱呼,鎮(zhèn)守山門關十六年,從未回過皇城,在其成名之時,如今軍中大部分士兵都才剛剛出生,對于這位武侯,了解并不多。
但是誰都知道布衣侯并非世襲的武侯,而是從一介布衣一步步爬上來的,布衣兩字,便是對其來歷的鼓舞與褒獎。
大夏十武侯皆是傳說的人物,不論兵法還是武力都極為強大,大夏侯爺極多,但武侯千百年來卻從未超過十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