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開篇第一回也!
詩云:“自古成仙必有緣,仙緣不到總徒然,世間多少癡心者,日對丹爐取藥煎?!?br/>
卻說彭城,清源山腳下,有一個小山村名叫臥牛村,村子一共百十戶人家。俗話說: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”在這山腳下的村子,卻是大部分靠打獵為生。劉元山,原來也是一名獵戶,自從婆娘去世加上腿上舊傷復(fù)發(fā),卻是守著兒子干起了打鐵的營生。。
這一天,風(fēng)和日麗卻是秋風(fēng)漸起,天高云淡的日子,一個消瘦的少年,大概有八九歲的樣子,一身破爛的衣服,臉色青菜頭發(fā)亂亂被一根草繩隨意扎著,但是一雙眼睛卻是烏黑發(fā)亮,如果只看眼睛,一眼就能知道是個小機(jī)靈鬼兒。少年正是劉元山的兒子劉永,今年剛剛十一歲,卻是營養(yǎng)不良,發(fā)育的有些晚罷了。只見他背上背一個籮筐,手里拿著一把鋒利的柴刀,對著屋子里的劉元山喊道:爹,我去上山砍柴了。嗯,屋子里劉元山答應(yīng)一聲道:早點(diǎn)回來,夜了林子里有大蟲出沒。知道了,劉永答應(yīng)一聲,對著一條裝死的小狗說:起來吧小火,我們要上山了。一身紅毛的小狗,就像一團(tuán)火似的,一個跳躍竄進(jìn)了劉永的背簍里。劉永笑道:你個懶貨,就知道吃了睡,睡了吃,出門還讓我背著你,真不知道我哪輩子欠你的。。
這時(shí)候,門外已經(jīng)有兩個小伙伴在等劉永了。有隔壁孫家的狗蛋,還有李家的二丫??磩⒂莱鲩T,高聲喊道:劉永哥快走,咱們快去快回?;貋磉€要去先生家聽講,昨天課下先生講的故事真好。今天不知道先生又要給我們講些什么好故事了,先生知道的真多。嗯,是啊,劉永道:先生是有學(xué)問,見過大世面的人,教育咱們是對咱們好,并且不收咱們學(xué)費(fèi),所以以后你們兩個,不許再往先生家扔蛇蟲鼠蟻,更不許在先生家門前堆牛糞了知道嗎?說著用眼看著孫狗蛋,和李二丫。知道了劉永哥,我們以后不會了。先生姓錢,據(jù)說還是一個秀才,來到村子已經(jīng)五年了,平時(shí)讀書寫字,并且教村子里的兒童習(xí)字讀書。很是受到大家的尊敬,因?yàn)橐粋€村子里先生的學(xué)問最大,講起奇聞怪誕來,往往讓人聽了還想聽。
三個少年,在山的一邊,撿枯木,砍枯藤死樹,這時(shí)小火來了精神,仿佛,這大山里才是它的家一樣,一個跳躍,從背簍里跳出來,飛也似的,追著一只受驚的兔子,趕去。
一會兒,小火就抓住了那只兔子,用嘴叼著跑回來,拱了拱劉永的腿,獻(xiàn)寶似的,把兔子遞上。
劉永接過兔子,哈哈一喜道:“小火真厲害,今天又抓了一只兔子,今天晚上爹爹的下酒菜又有了?!闭f著摸摸小火的頭,并把它抱起來,往高空一拋又接住,小火仿佛不好意思似的,跟劉永玩會,又去追一只山雞去了。
山高林密,破壞不大,野獸眾多,三人不敢深入,但是就是在林子周圍也一會一人打了一筐柴,就準(zhǔn)備回去,小火還沒回來,劉永撮指吹了個口哨,一會,一道紅影從遠(yuǎn)處而來,嘴里叼著那只山雞。。走了小火,劉永道。小火又跳在劉永的背簍上,趴在柴禾上睡去。
。孫二蛋說:劉永哥,你家小火真棒,這才剛一歲多點(diǎn)就能捉兔子和山雞了,都快趕上我家大黑了。
是啊劉永哥,小火越來越漂亮了,我也想有一個小火這樣的小狗。李二丫羨慕的說。村子里靠打獵為生,獵狗就是他們最好的幫手和伙伴,所以家家養(yǎng)狗。比如孫狗蛋家的大黑,和李二丫家的大黃都是獵狗中的佼佼者,卻是兇猛無比,就是遇見虎狼也不怕,都敢撲上去撕咬。
說起小火,劉永還能想起來,那是一個夏天的中午,劉永自己去打柴,忽然暴雨大作,雷聲隆隆,一個閃電一個閃電往下劈,那架勢,好像是要把山給劈開,劉永找了一個山洞避雨,發(fā)現(xiàn)了還沒睜眼的小火。雷聲中,仿佛有野獸咆哮,后來雷雨停了,劉永就把小火帶到了家里,用面湯一點(diǎn)一點(diǎn)把小火喂養(yǎng)大,小火長得很慢,不過很聰明,仿佛能聽的懂劉永說什么,劉永沒事的時(shí)候就和小火玩,在家里父親劉元山不愛說話,母親去世時(shí)劉永還不記事,所以經(jīng)常看見劉永一邊干活,一邊和小火說話。不知道為什么,小火從來不叫,就是遇見獵物了才會發(fā)出嘶嘶的吼聲,而不像別人家的狗,有事沒事就愛汪汪汪的叫個不停。
走著走著到了村口,卻發(fā)現(xiàn)先生正在村口大樹下給一群孩子,講著什么,一群小孩子聚精會神的聽著。快,先生開講了
三個少年,坐在地上把柴刀和背簍放在一邊,也專心聽講,小火還是呼呼的睡,仿佛發(fā)生什么事和它都沒有半毛錢關(guān)系。卻聽先生講道:
“古來皆有仙,而人不自知也。”
“昔日有一老翁,極好道教,凡是有過路的道人就接到家中,盛情款待,不敢怠慢。一日,有一個頭扎雙鬢的老道特地來訪,身上衣衫襤褸,然而卻是鶴發(fā)童顏,老翁驚為異人,好生款待。然而那道人卻是也不客氣,不但吃肉而且喝酒,并且酒量挺好,就住在老翁家里,每日大吃大喝,從不顧忌。老翁只是支持,從無厭倦。道士來去幾回,老翁相待到底是一樣的。道人一日對老翁說道:貧道叨擾老丈了,多蒙老丈不嫌棄。貧道也想邀請老丈到貧道山居中,尋幾味野疏,少少酬謝一番不知可否?老翁到:一直未問仙居何處,不知道遠(yuǎn)近,老朽能走的到嗎?道士道:山居就在山上,也不遠(yuǎn)只要你跟著我一會就到。老翁道:那是一定要去了。說完道士在前,老翁在后,離開了鄉(xiāng)村鬧市,一步步走到山林中間,境界清幽,樹林茂盛,過了兩個山嶺,山坳間有幾間茅草房,道士用手一指道:這就是山居了。不數(shù)步來到門前,道士打開了門,拉老翁一同進(jìn)去。
老翁進(jìn)到堂屋坐下,雖然不見其華貴,但是卻也布置優(yōu)雅,有鮮花異草躍然窗臺之上。道士到里間去了一回道:菜已備好,請老丈稍等一下,貧道去請幾位道友一同相陪。老翁歡喜道:道長請自便,老漢自當(dāng)坐等。老翁呆呆坐了老長時(shí)間,也不見道士回來,心中有些不耐煩,肚子里也餓了,于是四下走動,心想廚房一定有吃的。誰料想,廚房里竟然連廚具都沒有,就有幾個葫蘆,和一個水缸一個盆子,并且都用斗笠蓋著,老翁打開一看里面就一盆清水,里面浸泡著一只雪白小狗,狗身上一根毛也沒有,可能是讓道士給擼干凈了。心里想道:難怪他酒肉不禁,還吃狗肉呢。又打開另一水缸,卻又吃了一驚,水里浸泡一個小小孩童,手足都還在只是已經(jīng)沒氣。老翁心想,這個道士一定不是什么好人,竟然吃人,又住在這荒山野嶺的,心里有些怕了,想要回去,又找不到回去的路,只好回來等。老翁正在忐忑,這時(shí)道士回來了,并且?guī)Я巳齻€道士回來,都是白眉鶴發(fā)之人,進(jìn)的屋來坐定,道士介紹到;這是貧道的一個朋友,一向?qū)ω毜朗┥?,無以為報(bào),今天正好尋得山珍,特邀各位過來一同品嘗。道人說完,就從廚房拿出那兩個瓦盆,每人面前放一個小刀向老翁道:老丈莫嫌簡陋,請品嘗吧。
老翁看著盆里放的就是那一狗,一小孩子。幾個道友卻是拍掌道:道兄何處得此奇物?都趕緊動手生怕少吃似的,讓老翁,老翁怕了道:我從來不吃狗肉,更何況是人肉。
道士道:此乃素物,但吃不妨。老翁道:就是餓死也不敢吃。讓了幾回,老翁就是不吃。幾人道:那我們就不客氣了。四個人一會兒吃了個干凈,就是滴出來的幾滴汁,也都舔干凈了。道士說道:老丈不吃,卻是白走了一遭,然肚子餓了怎么辦,這里有自家蒸的糕點(diǎn)可以充饑,請吃一塊。老翁看見是糕,本來肚子就餓,趕緊大口吃了起來,味道也不怎么好,有點(diǎn)苦澀,正是餓的慌的時(shí)候也管不那么許多了,剛吃下去便覺得飽了,精神一下好了很多,也不感覺累了。心里想道:這里雖然風(fēng)景秀麗但是不是久留之地,趁肚子不餓了趕緊回去吧。于是站起來和道人告別,道人卻道:可惜了此次機(jī)會,怠慢了老丈,心里覺得不安,貧道送老丈回去。眾道士一起出門,道了聲:多謝。各自散去。道士把老翁送到鬧市區(qū),知道老翁自己能回去,不別而去。
過了兩日,老道又來老翁府上,對老翁拱手道:前日怠慢老丈。老翁道:見了異樣食品,至今心里害怕。道人大笑道:此乃老丈無緣也,貧道歷劫修煉,得遇此二物,不敢私自享用,念老丈相待厚意,特邀至山中,同眾道友分享,大家得以長生不老,豈知老丈仙緣淺薄不得一嘗。老翁疑惑道:此一小犬,一小兒,豈是仙味?道人道:此是萬年靈藥,其形相似,而非血肉之物。如小犬者,乃萬年枸杞之根,食之可活千歲,如小兒者乃萬年人參成型,食之可活萬年。皆不宜蒸煮,只能生吃才能見奇效。吾輩皆是人類,豈能食人肉乎?又怎么能和虎狼一樣吃生人,生犬,又不見有骨頭吐出?老翁這才想起來吃的時(shí)候確實(shí)沒有骨頭吐出。后悔道:老漢卻是癡傻了,道長為何不明言相告?道士道:此乃是緣分也,沒有緣分怎敢隨意泄露天機(jī)。老翁捶胸頓足道:眼前的緣分都能錯過,后悔啊,后悔,道長可還有么?再拿一個給老漢吃。道士道:此乃靈物,哪有那般好尋,皆是可遇而不求也,老丈也不必后悔,雖然沒吃到此二物,但也吃了千年茯苓,自此也可以長命百歲,一生無疾了。老翁道:什么茯苓?道士道:就是前日所食白糕便是。老丈緣分只是如此,非是貧道不欲相度也。說完飄然而去。以后再也不來了。老翁自此整整活了一百多歲,無疾而終?!保ㄗ?)
)說完先生住嘴不講。